大莫卧儿(Great Mogul)
又称"光明之海"。据记载其原石发现于17世纪,印度的戈尔康达地区的科勒尔矿山。其原石的重量如今已是个谜,据称为793克拉。以兴建泰姬陵的莫卧儿大帝名命名。大莫卧儿最早拥有者是印度南部的一个王公米尔基摩拉,后来被进贡给杰汗沙赫,被琢磨成约重300克拉的玫瑰花形。在波斯国王纳狄 尔的进攻时,其作战利品之一被运至波斯,且再次被改磨。大莫卧儿的珍贵,不仅在于它的重量,它那美丽的粉红色亦令它增色不少。如今大莫卧儿已是不知所踪。

光明之山(Koh-I-Noor)
"光明之山"又称为"歌依罗"、"山中光华"、"柯依诺尔"。其发现历史已无从确认,现多认为其相关的最早记载可追溯至1304年,原石重800克拉,第一次琢磨后重186克拉,呈椭圆形,但其时出火 不甚理想。关于"光明之山"最初的流传历史,已不可考。据传,在战乱纷争中,它曾一度流传 于莫卧儿皇帝、纳狄尔沙赫手中,另据未曾证实之说,其曾被镶于莫卧儿王朝著名的孔雀御座上。此后,英国东印度公司在一场战 争中将其夺得,命名为"光明之山"献给了英 女王维多利亚。女王得到它之后,将它重新琢磨得光彩耀人。磨成之后,女王以"光明之山"做胸针。继女王后,便一直被镶 于英国的皇冠之上。今日的"光明之山",在两度琢磨之后,重 108.93克拉。

库利南(Cullinan)
库利南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钻石,1905年1月21日发现于南非比勒沱利亚城东北约30km处的普列米尔矿山(即"总理矿"),以矿主名命名。其发现如许多大型矿床的发现一样,极具偶然性。当时一个名为威尔士的管理人员在巡视时,无意中见矿壁上有闪光物,此即今日所言之"库利南"。这颗钻石纯净透明,且带有美丽的淡蓝色调,实为钻石中佳品。其体积约为10×6.5×5cm,重3106克拉。在发现之初,因其太大,无人能买得起,在一段时间之后,由南非的德兰士瓦地方当局以15万英镑的代价购得。随后在1907年12月9 日,作为生日礼物送与英国皇室。1908年初,库利南被送到当时钻石琢磨技术最权威的位于阿姆斯特丹的约·阿斯查尔公司加工。将原石恰当地打开是加工的关键。在经过一系列的准备和实验之后,著名工匠约·阿斯查尔终于1908年2月10日成功将其按设计预想打开。此后,三个熟练工匠每天工作14小时,历经8个月,终将其琢磨成9大96小。受当时技术条件等多种因素的限制,库利南经加工后,重量减少为1063.65克拉,仅为原重量的34.25%,损失极大。九颗大钻石的重量分别为530.2克拉、317.4克拉、94.4克拉、63.6克拉、18.8克拉、11.5克拉、8.8克拉、6.8克拉及4.39克拉,均为英王室所有。其中最大的两颗分别被命名为"非洲巨星"和"非洲之星"。"非洲巨星"呈梨形,现被镶于英王的权仗上。"非洲之星"呈方形,现被镶于英王王冠正中。

沙赫(Shahi)
"沙赫"与"摄政王"颇有几分相似之处,它们均产自古印度的戈尔康达地区,亦均以曾经的拥有者的官职命名(在古代的波斯王国和古印度的一些小国,它们的君主均被称为"沙赫")。"沙赫"被发现时全长约3cm,纯净透明,略带黄色。当时被送给了一位名为阿麦德那革的邦君,阿麦德那革请一些宝石工匠在"沙赫"的一个晶面上刻上了"布尔汗-尼查姆-沙赫第二,1000年(即公元1591年)"的波斯文字。然而,珍贵的物品自古便被视为权势与地位的象征,是权贵们竞相争夺之物,权力大者从不厌倦地从于手下巧取豪夺各种珍宝。当时统治该邦的莫卧儿大帝,便是因嫌阿麦德那革的贡品太少而出兵攻城,掠夺了包括"沙赫"在内的所有宝物。后来,杰汗沙赫继承皇位,继承拥有了这颗钻石,深爱宝石而又懂雕刻的他亲自在钻石的另一面刻上了"杰汗格沙赫之子-杰汗沙赫,1051年"。1658年,即刻字后的第17年,经过长期的明争暗斗,杰汗之子奥朗则布篡夺了皇位,并成为"沙赫"的新主人。即位后,许是为了辟邪,其将这颗钻石挂在皇位的正对面。此后,莫卧儿帝国逐渐解体乃至衰败。1739年,波斯的纳狄尔沙赫侵入印度,占领了莫卧儿帝国,"沙赫"作为战利品之一再度易主。得到它后,纳狄尔再次在其上刻上:"卡杰尔,法塔赫,阿理沙赫"。此时,"沙赫"的重量已由曾经的95克拉减少到88.7克拉。1829年,"沙赫"又一次更换了它的所有者。不同的是,这次,"沙赫"终于不再是战利品,而是作为求和的礼物被波斯王子霍斯列夫·密尔查送至沙俄彼得堡,以平息俄驻波斯大使被刺所引起的危机。此后,沙赫便一直保存于俄国了。

摄政王(Regent)
摄政王,曾名"皮特"。于1701年,在印度戈尔康达矿山由一名淘洗工人在淘洗金刚石的过程中发现。摄政王原重410克拉。许是这么大的金刚石具有太大诱惑力吧,这名工人不惜砸伤自己的脚,从而得以将这颗钻石藏于绷带中,逃离矿山。可惜后来发生的事并不曾如他所期望的那般,为他的生活带来转机,却是被见利起歹心者谋了性命。此后,这颗钻石流落到印度商人贾姆哈德手中,他以20400英镑的价格将其卖与了英国驻印度总督威廉·皮特。"皮特"之名即由此而来。回到英国后,皮特请工匠将其琢磨成为30×25×19mm的垫形钻石。经琢磨后这颗钻石的重量减少到136.9克拉。拥有这样一颗巨钻,是既为之欣喜,又为之不安的。也许正是不想再忍受这样交替着的欣喜与不安的煎熬,皮特终于1717年将其卖给了法国的奥尔良公爵腓力。当时法国正处于国内政局混乱时机,法国皇帝路易十五又正年幼,暂由奥尔良公爵摄政,钻石名便随主人改为了"摄政王",被镶于路易十五的皇冠上,待其加冕时佩带。法国大革命后,拿破仑拥有了这颗钻石,将它镶于剑柄之上。如今,摄政王如其他名钻一般,结束了被争夺的历史,静静地陈列于法国巴黎卢浮宫历史博物馆中供观赏。

希望(Hope)
看过《泰坦尼克号》的朋友们一定会记得里边的那颗"海洋之心",它见证了一段美好却短暂得令人心伤的悲剧爱情故事。在现实生活中,或许海洋之心并不存在,但是,却另有一颗历史名钻,其所见证的,是许许多多的灾难。那便是"希望"(Hope)。"希望"并未曾象其名一般,为它的拥有者带来希望,相反,却是无止尽的厄运,以至于人们另冠于它"厄运之钻"之称。"希望"的发现史已无从考证,其有着美丽的蓝色,在加工后重45.52克拉,现存于美国华盛顿史密森学院。传说中的"希望"的流传始于约500年前。当时,一名僧侣从古印度神庙的神像头上偷得"希望",将它卖与一商人,从此,"希望"便开始了它漫长的流浪史,而所有曾为它主人者的厄运亦从此拉开序幕。首当其冲的,便是盗得此钻的那名僧人,在此案被破后其受绞刑而死。1642年,法国探险家兼珠宝商人塔菲涅在印度得到它,将其带回法国。其时该钻重约112克拉。在之后的日子里,塔菲涅儿子的挥霍无度,使得原本富足的家庭负债累累,日益衰败。为重振家业,塔菲涅选择了再次远走印度,希望能觅得转机,却不幸在旅途中被野狗咬死,客死他乡。此后,"希望"辗转流落到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手中,他将这颗钻石请工匠重新琢磨至69.03克拉。然不久,路易十四便患病死去。随后继位的路易十五将此钻送与了他的情妇--在法国大革命中被砍了头。之后该钻的拥有者路易十六及其王后,及王后的女友,又先后死于法国大革命中。1792年,该钻于法国国库中失窃,在这次的流浪中,它的重量再次减小,而至今日的模样,仅剩45.52克拉。它于1830年在伦敦的珠宝市场上重新出现后,被银行家霍普(Hope)以18,000英镑购得,钻石从其主人名而命名,"希望"之名便从此而来。在霍普拥有"希望"的日子里,一切倒也风平浪静。当钻石传至其后人手中后,因其后代的经营不善,家境逐渐破落潦倒,最终,为偿还债务,其后人不得不变卖"希望"。此后,"希望"再次开始了它的流浪历程。1908年,显赫一时的土耳其苏丹哈密德以40万美元的价格购得,并将其赏与其亲信左毕德。不久,左毕德便被苏丹处死,而苏丹本人亦在一年后失去王位。传说此次交易的经手商人在一次全家出门时,因车祸导致全家死于非命。1911年,美国一邮政负责人麦克兰以11.4万美元购得"希望"作为礼物送与其妻,第二年,他们的儿子、女儿及麦克兰先生本人便先后死去。在麦克兰夫人去世后,美国著名的珠宝商人温斯顿于1958年成为了"希望"的新一任主人。这次,"希望"终于没再给自己的历史添上悲剧的一笔,温斯顿平安地拥有着它直至最后将它捐献给史密森学院。

爱克塞西奥(Excelsior)
高贵无比又名爱克塞西奥(Excelsior)是居于库里南之下,世界第二大金刚石。高贵无比原石重为995。20克拉。晶形不完整,呈梨形,颜色为蓝白色,透明如水。还有不同之处在于:日织灯下,呈白色;日光下,因轻微黄光作用,略显淡蓝色。名如其石,漂亮非凡,冷艳无比。高贵无比是在1893年6月30日,在南非奥伦杰自治州的"亚赫斯丰坦"(Jagersfontein)金伯利岩管由一名黑人矿工装矿石时无意中发现的,拾起时感觉沉甸甸的,细目端视,石头光滑透明,呈蓝色,光泽佳。据他多年的经验断定这是颗质量奇佳的钻石。他细心藏好这无价之宝,瞒过工头,将其上交给了矿山经理。他本人也因此得到大笔奖励和一匹配有马具的马。1903年高贵无比经钻石商亨利.考巧妙设计成了21块钻石,其中有11块较大的琢磨为梨形或卵形,分别命名为Excelsior -1-Excelsior -11。其余为圆钻琢形。Excelsior -1被镶嵌在了英国国王维多利亚的项链吊坠上,见证着女王与亲王坚贞不渝的爱情--又引发出一段美人与钻石的佳话。。。。。。

塞拉里昂之星(Star of Sierra Leone)
塞拉里昂是二十世纪三十年才发现有钻石的,该地的钻石品质佳、颗粒大并有八面体晶形。塞拉里昂之星,按重量来说,重968.90克拉,仅次于"库里南"和"高贵无比",是世界第三大宝石级金刚石;按产地来说,其于1972年2月14日发现于西非塞拉里昂的科诺(kono)地区的河流冲积砂矿中。不同于均产自于金伯利岩的原生矿中的"库里南"和"高贵无比",是当今砂矿中发现的最大的宝石级金刚石。塞拉里昂之星晶形不完整(故见不到八面体晶形),呈鸡蛋状,无色透明,属优质宝石级金刚石。经伦敦DeBeers的中央统售机构于同年6月30对其进行估价不低于100万英镑。塞拉里昂之星被精工设计琢磨成了17块钻石,总重量为238.48克拉,占总重的24.6%,这17块钻石分别命名为Sierra Leone-1 -Sierra Leone-17,分别琢为梨形、祖母绿形及卵形、圆钻形。其中Star of Sierra Leone-2于1988年10月在纽约钻石市场被一大富豪以352万美圆的高价买走,其重为32.52克拉,祖母绿琢形。

沃义(Woyie)
沃义与塞拉里昂之星一样的产状--西非塞拉里昂的沃义河 的冲积砂矿中。因 其产于沃义河(Woyie River),770.00克拉,较塞拉里昂之星小些。晶形不完整(故见不到八面体晶形),呈碎块状,长71mm,宽53mm,厚32mm。虽然晶体表面有少量的黑色斑点,却丝毫不影响其整体效果,且其故其名亦为"沃义"。只是发现的时间稍稍有所提前(1945年1月6号)。沃义重为内部非常洁净,无色透明,照样称的上是世界级优质宝石级金刚石。
世纪之钻 (The centenary diamond)
人类历史上最珍贵的八颗钻石世纪钻石,重273克拉,仅次于克利兰一号及二号。1980年在南非发现,原石重599克拉。经过专业的切磨师耗用三年的时间,精心研究琢磨,这颗毫无瑕疵的巨钻终于展露万丈光芒!戴比尔斯钻石公司成立于1888年,在其成立100周年之际,即1988年3月11日,在南非著名的盛产宝石级宝石级大金刚石的“普列米尔”(Premier)金伯利岩管发现了一颗重599.00克拉的特优质宝石级金刚石,被命名为“百年”。这颗金刚石纯洁无瑕,颜色极佳,呈淡玫瑰色,异常美观,是难得的稀世珍宝。“百年”金刚石,经过高级专业切磨师耗用三年的时间,精心研究设计,被切割、加工和琢磨成一颗重273.85克拉的巨钻,被命名为“世纪”(The centenary diamond)钻石。该钻石顶部有75个面,底部有89个面,腰部有83个面,总计有247个面,致使这颗毫无瑕疵的巨钻终于展露万丈光芒。按重量来说,“世纪”钻石仅小于Cullinan-1钻石(530.20克拉)和Cullinan-2钻石(317.40克拉),居世界第三位。目前“世纪”钻石由戴比尔斯收藏,估计价值1亿美元。